他深知麵糰的特性 「麵糰」可說是所有中式點心的基礎,麵糰的柔軟度、麵糰的塑性等等,是好、是壞,都完全掌握在師傅的手裡。不過要讓整個麵糰生動、活潑起來,對於一般師傅而言,不但是一項考驗,更可見一位師傅的真功夫。
小時候捏泥巴 長大後玩麵糰
因為小時候喜歡捏泥巴,何建彬師傅在興趣使然下,於民國57年國中畢業後,即走上了餐飲路,而首當學徒工作的地方,即是以上海點心聞名的「三六九上海點心」。由於啟蒙的師傅是道地的蘇州師傅,因此,雖是苗栗縣出生的何師傅,卻能做出一手道地的蘇式點心。 除了善長小籠包、湯包等蘇式點心的製作外,其他只要是和麵糰相關的中式點心,從月餅、糕點、糯米製品到肉圓等路邊小吃,都可說是何師傅的拿手絕活,尤其是在拿捏麵糰的特性、柔軟度、塑性及造型等方面,何師傅不但「捏」出一片創意點心造型,也「玩」出點心麵糰的另一片天地。
曾經四處玩樂 現在知足執著 19歲就出師擔任師傅,何師傅表示,自己以前的脾氣非常暴燥,吃、喝、玩、樂、打牌樣樣都行,早期因為擔任廚師而有不錯的薪水,加上空班的時間不知道要做些什麼事,於是跟人打牌、到處玩樂,錢雖然賺得多,卻也揮霍的多,都沒有任何積蓄。 直到民國78年因為參與一場一貫道的法會,何師傅在宗教的感化下,徹底絕悟、悟道,人生有了180度的大轉變。何師傅笑稱,他父親直說他這個兒子,是撿回來的,而何師母以前總要等到何師傅進門才放心就寢,現在則很信任他。 相信「命由心照、相由心生」,何師傅說,早期浪盪不羈的自己,可是一臉的落腮鬍,看來就是一臉的凶惡相,與現在的慈眉善目、和善親切是完全的不同,大概是因為這幾年來全心投入佛堂,勤於修身與養性的關係。 何師傅表示,這樣的轉變,對他而言,是自己整個心靈上的徹底改造,他自己的內心則像中了愛國獎券般的充滿著華喜,隨著這樣的體悟,何師傅全心投入宗教之餘,不但在工作上更加認真執著,對於家庭,則更是知足與盡責。
強調天然原味健康 何師傅的素餃馳名 一方面是信仰宗教的關係,一方面認為現代人營養過剩,需要多多攝取清淡、天然的食物,因此,何師傅現在三餐都吃素,且不斷的研發新的素食點心與素食菜色,以宴饗消費者。 由於強調天然素材的健康,何師傅在取材上,完全都是以天然的蔬菜、水果做為料理的材料,何師傅表示,他自己每天只要有水果就可以打發三餐,最不喜歡一些素食的再製品,因此,他也不希望讓消費者吃到的素食佳餚都是一些再製品製作的。 目前雅軒廳的素食自助餐就是由何師傅親自規劃與設計的,每天有七道素食菜色,外加二道素食甜點,且每三天就更換一次菜色,何師傅他所強調的就是一種天然的美食觀,而且為了對消費者負責,其所用的鍋具,完全單獨一套使用,不和葷菜部份混用。 提到素食,何師傅的「素餃」是特別為孫運璿資政所製作的,不但孫資政讚不絕口,更是遠近馳名。講到這段緣由,孫資政在中風前,就很喜歡吃何師傅製作的小籠包,在他中風後,何師傅為了孫資政的健康,特別研發製作「素餃」。 何師傅一共用七種材料,包括青江菜、紅蘿蔔、馬蹄、香菇、竹筍、五香豆干、素肉等,攪細製成餡料,再包成餃子,由於用料特別,味道更是獨樹一幟,孫資政只要吃一口,就可以馬上辨認出這是「阿彬師傅做的素餃」。 對於吃慣大魚大肉的人而言,或許素食吃來會較清淡些,不過,整個雅軒廳素食菜色的設計上,何師傅無不以健康、天然、原味為訴求,就連對菜色的命名,也是因應烹調時的作法,加上宗教上的意含,而加以命名的。 就像是「法輪常轉」,是因為形狀為圓形彷若法輪,而煎的時候必須經常轉動,整體看來就像是「法輪常轉」,另外「袖裡乾坤」,有點類似春捲,則是因為形狀看來像是衣服的袖子而取名,虔誠的何師傅將宗教對他的影響,完全反應在做菜的特色上。
拉麵技藝傳德國 巧手捏麵老少愛 走過31年的廚師路,何師傅除了點心的專長外,還練究了一身傳統拉麵及捏麵人技藝。 民國82年11月,臨危授命到德國表演「手工拉麵」技藝,當何師傅得知消息已是7月,如何在短時間內學成並出國示範表演?這對何師傅而言,是一項大考驗,但是,抱持著只要肯用心學習就會成功的學習理念,在極短的時間內,何師傅從板橋一位山東老師傅那裡,習得這項技藝,並在出國表演中,因為手工拉出的麵條如法絲般細,讓老外們刮目相看。同時,何師傅還曾經為愛麵族電視廣告一幕拉麵的景,幕後操刀呢! 除此,「捏麵人」也是何師傅拿手的特殊絕活之一,有別於一般傳統捏麵人民俗技藝,何師傅所使用材料,都是可以食用的,包括麵糰是用糯米粉製作,因處理的方式不同,可以直接吃;也可以蒸熟再吃,甚至顏色的搭配上,也都是利用豆沙等天然素材製作。何師傅表示,他所秉持的就是希望「上桌的東西都是可以食用的觀念」。至於造形的變化,不管是兔子、企鵝等動物,在何師傅的巧手一捏下,不到一分鐘,生動的造型立即呈現,深得大人及小朋友的喜愛。
以鼓勵取代苛責 以身示範作榜樣 深知點心的製作重在手工、重在每個缺一不可的每一個步驟,何師傅通常都是以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,輔以建議性的角度,去鼓勵並教導學徒或學生們,讓學徒們由淺到深,紮好點心製作的基礎。 雖然感嘆現代學徒們,自尊心較強,對於紮實的手工技藝較不經心,但肩負著主廚的重責大任,何師傅無不親自示範每道新菜色、新點心,秉持「帶頭做」、「以身作則」的觀念,用從旁鼓勵的方式、建議的方法,叮嚀學徒們製作點心的技巧。 正如同麵糰的變化無窮無盡,何師傅的學習觀也是在不斷求新、求變及吸收新知的情形下,不斷創造出新的產品。何師傅相信「真功夫」就在於個人努力付出之後的所得。
|